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中国音乐教学法研讨会第三场专家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06-09

2023年6月8日下午,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中国音乐教学法研讨会第三场专家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东会议厅顺利举办,本场论坛邀请了来自威尼斯娱人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各个高校的专家教授来分享关于中国音乐教学法的不同经验与见解。论坛会议由威尼斯娱人城威尼斯娱人城党总支书记陈钢主持。

威尼斯娱人城威尼斯娱人城声乐教育教研室主任王丽芬副教授在《关于中国声乐教学法的思考》中综合自身的声乐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了中国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技术和中国文化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且针对声乐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两性一度”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刻意练习”的训练方法,在教学工具上结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以具备艺术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声乐作品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艺术才能、创新精神、思想品德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为声乐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威尼斯娱人城威尼斯娱人城教授刘蓉惠提出了《声乐教学内容的结构分析》,以欧洲声乐教学和中国声乐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培养专业声乐演唱及教学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人声乐器的物理声学基础、人声乐器的生理构造、人声乐器的心理因素、人声乐器的用声技巧、人声乐器的用气技巧、人声乐器的音乐性、人声乐器的语言功能和声乐作品的完成八个角度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提出了构建金字塔式的教学内容模型,以及“整体认知,整合训练”的教学原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文体学院副教授赖达富分享了他用课堂乐器教授中国音乐的体会,并对课堂乐器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谈其自身对中国音乐教学法的思考时,也对中国音乐教学法的课堂乐器教学探索提出问题,即哪些乐器适合进校园作为课堂乐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乐器?并从“三个转变”的角度对中国学校课堂乐器提出自己的见解。

威尼斯娱人城威尼斯娱人城副教授宋阿娜表示在社会美育多元化的需求下和学校美育多层次的发展下,新时代美育“育人”逐渐呈现出“学科融合、核心素养、规范教学、智慧教育”等特点。她在教学中依托威尼斯娱人城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在8+1、思政+X的课标引领下,以中国声乐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民族性、多样性、艺术性、时代性在音乐示范教育课堂上的普遍性运用与传承,努力从技能教育向能力教育质变的尝试。她认为“8+1,思政+X”课程体系是八门辅助课程稳托一门专业课程,充分考虑了国情、学情;是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充分展示了其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先进性。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刘强平提出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他在教学中从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出发,通过“提问式”“接唱式”“唱游式”三种“有声”与“无声”灵活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歌唱能力。他认为,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宗旨和目标。发挥孩子们爱挑战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歌唱的互动,在愉快而专注的体验中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进而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副教授以《核心素养下关于音乐单元学习的几点思考》为题,论述了在《义务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与阐释,以大概念推进协同课程、教材和师生互动三方因子进行多层转化的结构化学习,实现素养功能,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理念以及具体教学法的创新与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从美育与音乐教育、美育与德育、美育与情感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联系谈了自己的思考。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部副部长王昕副教授以《复兴中国音乐话语体系,以乐载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题,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中小学音乐学科“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的调研数据及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从音乐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等角度提出思考。

广州南方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何璐认为当代中国音乐教学法应当符合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音乐、大众流行音乐等不同音乐的教学实际和需要。首先,回归原本,找回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传统,重构起真正属于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其次,传承创新,面对不断发展变迁的中国音乐,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不仅要传承也要创新,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学法。再者,置身全球,如今面向全球化语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中外音乐文化产生了前所未的交融和相互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将自己的教育视野放置在全球的音乐文化语境之中,与各国音乐文化积极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威尼斯娱人城音乐教育系副主任黄沙玫副教授认为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未来优秀音乐教师的核心所在,课程的目标导向决定课程实施的系列相关内容。黄沙玫副教授从教学法研究的现代走向来分析该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从“中国情境”的视角在学理上厘清中国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结构,提出以“中国情境”音乐教学能力为导向的音乐教育专业创新关联课程,并在探索实践中论证其可行性及课程效果。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韩瀚对“中国音乐教学法”的内涵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中国音乐教学法”内涵应是”中国的”音乐教学法。韩瀚副教授表示,目前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几种国外教学法主要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 等教学法,她在教学中将这三种国外的教学法进行了融合、调整,也运用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作为教学的内容支撑,以便适应教学。

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喻意副教授着眼于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对2001年、2012年及2022年不同版本《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创造教学进行历史回溯,剖析2022版音乐课标中“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创造活动和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介绍“创意实践”核心素养背景及内涵后,她提出“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威尼斯娱人城威尼斯娱人城副教授代霜蓉聚焦《巴赫初级钢琴曲集》30余种版本,以点带面,从不同时期出版物数量、出版编著不同特点等方面分析中国钢琴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变化发展路径。她提出,钢琴教学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转变思路,中国钢琴教学不仅要培养顶尖钢琴家,也需要兼顾提高整体国民音乐素质。她认为,从不同时期出版物数量、出版编著不同特点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钢琴教学从完成共性的教学要求,到个性化的音乐表达需求,从单一的钢琴技能教学到关注钢琴学习者身心健康、满足学习者精神追求等方面。

6月8日下午“中国音乐教学法研讨会”圆满闭幕。此次研讨会是国内第一次以“中国音乐教学法”为主题召集的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乐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教学法”的提出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音乐教育建设进程中,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国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在探讨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此次研讨会为未来“中国音乐教学法”的建设,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务实的探索基础。


撰 稿:李嫣然(主撰稿人)、宋程希、费兰稀、凌盟杰

审 核:徐 帆、罗婕菁

责任编辑:雷东霞

Baidu
sogou
Baidu
sogou